2)第二百六十四章 疯狂的顶点_燃烧的海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恢复,全球气候很有可能降温,从而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

  要知道,降温所产生的灾难,不比升温低。

  就此,科学家提出,应该有计划的砍伐一些树林,减少被植被吸收的二氧化碳,以人为干预的手段来调控全球气温。

  只是,在二零四零年,这个提议太超前了。

  更重要的是,当时全球自然灾害刚刚过去,几乎所有人都把环保放在首位,认识到了加强环保的重要性。在这个时候提出大规模砍伐森林,显然与舆论民意背道而驰,肯定不会得到支持。

  当然,也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有这个能力去做这样的事情。

  要知道,在二零四零年,各国政府最关注的还是全球自然灾害的持续影响,谁也不会去管森林到底是多了还是少了。

  只是,仅仅五年之后,气温下降的问题就引起了重视。

  最先重视该问题的,就是中国政府。

  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七年里,中国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府必须考虑与环保有关的问题。

  当然,这有一项技术有关,即农业工厂化技术。

  到二零四五年的时候,中国已有百分之六十的耕地退耕,其中四分之三进行了森林化改造,另外四分之一则被改造为草原。为此,政府每年都投入了巨额资金,加快全国耕地退耕速度。

  好处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大幅度改善。到大战爆发前,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经由全球自然灾害前的百分之十七提高到了百分之三十八,草原提高到了百分之二十二。也就是说,植被在中国国土上的覆盖度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十。虽然这离最终计划还有一段距离,即森林与草原覆盖面积达到百分之七十五,但是产生的影响却很突出,比如东北地区冬季的平均气温已经降低了四摄氏度。

  这些现象,让中国政府认识到,植被覆盖太多也不是好事。

  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中国政府在二零四七年否决了对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改造项目,决定维持沙漠原样。

  已经有足够多的证据表明,沙漠是地球自然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也正是如此,战争结束之后,欧洲联邦提出的对撒哈拉沙漠进行改造,才遭到了众多科学家反对。

  总而言之,在大战爆发前,中国的科学家已经形成共识,即植被覆盖率已经超过了维持地球正常气温水准的最高限度,在必要的时候应该有计划的砍伐森林,或者是直接向大气层中排放二氧化碳。

  当然,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因素,即聚变核能带来的影响。

  在聚变核能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能源之前,化石燃料担负则类似的角色,因此人类每年都要向大气层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在聚变和能逐渐取代化石燃料之后,排放到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急剧减少。虽然科学家

  请收藏:https://m.jm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