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东厂观察笔记 第61节_东厂观察笔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她放下册子,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想起贞宁十三年与邓瑛相关的史料,第一段想到的就是《明史》中,陈述他侵吞江南学田(1)那一段。

  这也是后来《百罪录》里很重要的一条罪名。

  “邓瑛……”

  “怎么了。”

  杨婉抬头看向他,“如果此策推行,朝廷……会遣谁去南方?”

  邓瑛道:“国子监应该会抽调监生去核算田亩,你……是不是担心杨伦。”

  杨婉原本是担心邓瑛,但他这么一提,杨婉到把相关的史料记载也想了起来。

  贞宁十三年的春夏之交,是内阁和司礼监对抗地最厉害的时候,这一场政治斗争,因为清田而起,牵扯江南的皇族宗亲,以及何怡贤,胡襄等人在南方的大部分隐田。

  杨伦的《清田策》被大规模地抵制,他本人在南方也是举步维艰,甚至差点被害死在江船上。

  与此同时,宫中也发生了一件史称“鹤居案”的大事。刚刚封王的皇次子易珏险些被一个宫女勒死在鹤居中。这个案子牵连甚广,虽然只有一个宫女行刺,但是因为她的脱逃,北镇抚司和东厂却审出了三百对名罪人,这些宫人杖毙的杖毙,绞杀的绞杀。但是,虽然《明史》着重叙述了这一段历史,却连一个宫女的名字都没有留下来。

  杨婉的导师认为,这其实是一个幌子,他猜想当年谋杀易珏的主使者应该就是宁妃,但是后来的靖和帝朱易琅,为了替母亲遮掩这件丑事,才刻意在史书上留下了“杀三百人”这么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这只是他个人的一个推论,没有找到足够的史料做支撑,所以,最后也没有写进论文公开发表,但这一直是他的一个研究方向,并且特别希望当时的杨婉能帮他做下去。可惜杨婉一门心思地扑在邓瑛身上,拒绝了参与那个课题。现在想起来颇有些后悔。

  “邓瑛,你觉得……现在清田是一个好时候吗?”

  邓瑛看出了杨婉脸上的忧色,含笑道:“不管它是不是好时候,内阁只会问它该不该。而我能做的,是不让为民者死,为国者亡。”

  不让为民者死,为国者亡。

  杨婉在心里默诵了一遍这句话。

  杨伦是善终,眼前的人是千刀万剐。

  为民者的确未死,为国者天下称颂,可是,谁能让说出这句话的人也不死呢。

  别说不死了吧,至少让他死以前,不要再受那么多的苦了。

  她想着,决定暂时不再邓瑛面前纠缠贞宁十三年这一段复杂的历史,伸手轻轻地拍了拍邓瑛的手背。

  “你吃不吃坚果,我带来了,给你剥新鲜的。”

  邓瑛点了点头,“那我再去倒一壶茶来。”

  杨婉看着他扶着桌沿儿站起身,直腰时甚至还被迫迟疑了一下,显然是还疼得厉害,忽然脱口道:“我想去问问彭御医,有没有什么法

  请收藏:https://m.jm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