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1章 四十二的困境_游戏制作人的自我修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二到目前为止依然具备很强的网红属性,主要还是业务面太窄,产品线单一。即使您的效率再高,半年多能做出一款别人一年半才能做出的游戏,但那也得一部一部做,一部一部上啊。一款游戏就算卖500万份,销售额也就十多亿,当然这个收入也很客观了,但问题是已经封顶了,没有上升空间了啊,离成为真正的巨头还有很远的距离。现如今但凡是个创业者都想着要做平台,整合产业链,很多是人痴人说梦,但四十二明明有这样的能力却一直不见付诸行动,我很奇怪。”

  “四十二最开始和旺达合作,流量是Marge的,后来和帕拉丁和德拉尼合作,流量也是NC和EI平台的,总之不是四十二的。倘若有天你离开了这几个平台,玩家们也很难放弃他们在其中的虚拟资产,跟随你改换门庭啊。”

  “我就是没懂,您难道没想过吗?”

  郭晓东这一段肺腑之言,陆启听得还挺欣慰,这也确实是站在他的角度来帮忙思考问题的。

  他的担忧也很明显,四十二如今算是正在一条通往神坛的高速路上行驶着,他每做出来一款游戏大量玩家不仅津津乐道,还乐于买单,便是因为他从未失手。

  每一款游戏让人非常笃定质量肯定差不了,愿意为之付费。

  这种情况一直会持续到他第一次“失手”。

  所谓“失手”的定义其实也很难准确界定,可能是销量上没有达到预期,比如“仅仅”七八十万。

  或许是口碑上有所跌落,一部说不上什么明显缺点,但就是显得平平无奇的作品。

  甚至搞不好就是没有像他以往所有作品那样,能在原有类型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带给玩家们耳目一新的内容。

  但走在这条高速通道上,一旦失手就会被赶下来,会失去所谓的“神格”,这圈子对他的信任便不会在那么盲目。

  宛如恋爱中度过了热恋期,温度开始下降的情侣。

  陆启和阿丽塔的《全球战线》或者蒙特伊的《阿萨辛》那些年货系列们是不一样的。

  年货系列,或者说很多西方游戏公司的3A大作都是建立在荷里活工业电影基础上,数十年来被无数次验证过行之有效的最佳高投入高回报解决方案。

  即找到一个行之有效的框架,就像爆米花商业大片一样,拼了老命往里面堆积成本,经费往高了给,吸引眼球,提升期待。

  简单的故事,插科打诨的笑料,豪华的卡司,华丽的特效,统统满上!

  看起来成本老高,但其实也是更能降低风险的模式。

  陆启的不同之处在于,他的每一款游戏都是全新的系列甚至是类型,差异极大,也风险极大。

  一旦失手,那些他暂时拥有的流量便会损失很多,或许要大量的宣传成本才能拉回来,从无数线上线下投放的

  请收藏:https://m.jm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