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581章 雒水誓_蜀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市井为李简购置一身衣裳蔽体。

  但少时后,他神色猛然一愕。

  旋即,霍然起身,连膝盖撞翻案几撒了砚墨都恍若无觉,抚掌而笑,“噫!我知此贼狡诈之处矣!”

  且当即令人将李简那件破损衣裳奉来。

  是的,他想到了一个离奇之处。

  一件已然破损得不能再穿的旧衣裳,不丢掉也就算了,但为何还要费功夫打补丁呢?

  此不正是欲盖弥彰嘛!

  待将那破旧衣裳寻来,将所有补丁都细细拆开一看,果然如他所料。

  旧补丁没有什么离奇之处,但新补丁皆附着一层帛书。

  或是说,就是将帛书当作补丁绣在了衣服上。

  每份帛书皆不大,堪堪能录一两句话语在上,也没有署名。

  夏侯玄将所有帛书一一铺展在案细细打量,对比了一下字迹,应皆是出自一人之手,但绝不是李简。

  书曰:

  “此事我等虽有背君父之垢,然为社稷安危,百死亦不悔矣!”

  “《六国论》之后,天子意起宗室以用,世家权柄将式微,君事不宜迟。”

  “君但当赴国之急,新君之事勿忧也!举国之兵在握,三朝重臣之信,逆蜀谯周天命之说,魏宗室元勋权柄不复,必可令齐秦二王无缘继大统。”

  “今不与君共行,委实后事无人可绸缪也!若事发而君死难,我纵百死亦促事成,滔滔雒水可作誓!”

  内容零零散散的,但夏侯玄可大致了然了。

  作帛书之人必然是司马昭!

  盖因如今唯有与李简交情莫逆的司马昭,才有资格能说出“举国之兵在握,三朝重臣之信”这样的话语。

  而他与李简的约定,则是李简以厌胜之术将天子曹叡诅咒死后,便倚仗其父司马懿几乎掌控了举国之兵的权势,以“魏文帝这支后嗣大多夭折”、要破逆蜀儒者谯周的天命之说为由,弃曹叡的养子曹芳与曹询而改立魏武曹操其他后人为君。

  且看帛书内容,司马懿并没有参与其中。

  但这点夏侯玄自动忽略了。

  的确,司马懿如今的地位,已是魏国除了天子曹叡之外最有权势之人,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已经没有什么理由促使他心动参与这种谋逆之事了。

  不过,若是此事的前提,乃是天子曹叡驾崩了呢?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嘛。

  在君王新旧交替之际,他出于对权势的巩固之心,面对魏国外忧未平而内患生的局势,再加上其子司马昭在侧劝说,还会无动于衷吗?

  不出意外的话,他应是“勉为其难”的顺势而为罢!

  罪名什么的别人承担了,可凌驾君王之上的权柄之路亦水到渠成了,在前朝无数个“进则安、退则身死族灭”的权力斗争例子面前,他那还不会以周公自居!

  对司马家抱着愤慨的夏侯玄,当即就将事情梳理得有条不紊。

  在给坐镇雒阳的燕王曹宇作书时,亦秉持着“点到为止”的春秋笔法,字字没有让指摘司马懿之事,但笔笔皆令曹宇意会得心胆俱裂。

  亦一面让夏侯玄不可声张,继续以扰高陵的罪名将李简关押在邺城;另一面则是遣人以八百里告急传信给在南阳天子曹叡。

  曹叡看罢后,无法继续在宛城坐镇、二话不说赶回邺城亦不足为奇了。

  行于途,他心中仍有侥幸,并不相信司马昭会与李简同流合污。

  盖因司马昭乃是在他的授意下与李简倾心结交的!

  请收藏:https://m.jm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