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二章 荣成县_从无限游戏开始又名从大明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蚂蚁,哪怕这些蚂蚁在自己的族群中是最强壮的,人类也不会为自己的行为产生歉意。

  这个比喻虽然放在这里不太合适,但确实是李云龙目前的心态。

  十方俱灭,近远人。

  不多时李云龙找到一座老石城,上面灯火稀疏,这里就是老荣成县了。仟仟尛哾

  这个时代缺少夜生活,如果不是逢年过节的话就算是生活在县城的老百姓晚上也会早早睡觉。

  不过老荣成的历史还是很悠久的。根据清道光年间《荣成县志》记载的关于成山卫(荣成县)在各朝修葺情况。

  成山卫,位于胶东半岛最东端,三面环海,既是海上南北交通要冲,也是军事重地。成山卫北距海5公里,南距海2.5公里,处于一片开阔的平原地带,便于屯兵把守。

  因为日寇屡扰东时所以明太祖洪武十三年遣襄武王汤和,沿海筑五十九城。

  而成山尤为险要之极,此卫之所由设,城之所由建也。

  简单来,就是明朝初期日寇总是来捣乱,明政府便在沿海设置了卫、所、寨、墩、堡。在洪武十三年共设卫3处,即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成山卫下领所、墩、堡共19座,可见其规模。

  起成山卫名字的由来,那就要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司马迁在《史记·卷二十八·封禅书第六》有秦始皇东游海上时,“……祀成山,成山斗入海”的记述。于是,明政府设卫时便将此处命名为“成山卫”。

  刚设卫时,成山卫还只是一座土城,后改建为石城。

  明洪武三十一年创建石城,周六里,一百六十八步,高一丈八尺,厚二丈。

  清朝初期,由于军事体制变化裁卫并所。清顺治二年内陆卫所裁并,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等虽未裁撤,但卫官的世袭制被废除,成山卫、靖海卫只设守备1人,负责管理卫中事宜。

  清康熙二十年裁卫一事又提上日程。威海卫的绅士以威海是军事要地为由,要求保留。

  康熙帝看后认为此事不易操之过急,裁卫之事再一次被搁置。

  清雍正三年裁卫之议又起,兵部行文裁卫。贡生吕曰卓冒昧渎陈,要求不裁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于是此三卫又保留下来。

  到了雍正十二年河东总督王士俊奉旨率员到登州裁卫,达成了裁卫。

  雍正十三年四月,兵部议定后,雍正帝下诏裁卫,设荣成、海阳二县。至此,威海卫、成山卫、靖海卫全部裁撤。

  清乾隆元年荣成县第一任知县、江苏进士罗克昌到任,着手修复城门、城墙、县署等建筑。

  并开凿护城壕、修复环城跑马道。他将原成山卫守备署作为临时县衙门,随后在成山卫旧址修建荣成县衙与县城。

  乾隆二年县衙建成,县衙占地东西100余米,南北50余米,朝南开有1个正门、两个侧门。侧门

  请收藏:https://m.jm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