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4章 清风明月真少年_武唐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洛水知道周侗的大名,这点并不奇怪。首先武周因为那位女王的缘故,对于女性的解放程度还是比较大的,虽说一般情况下不会让女人考学什么的,但那时普通家庭的事情,毕竟传统当中女儿是要嫁人的,而不管文武,要学就要耗费不少的银子。

  但是这种门槛对于林家这样家庭来说是一点都不存在,按照李洛阳的说法,林家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才能把钱用光,而不是缺钱,用后世通俗的说法,那就是“穷的只剩下钱”了。

  所以林家的后代只要不是那种天生弱智,总归起点是比普通人家的子女要高出一大截的,就拿林洛水来说,真要是去考学她未必就比那些读书人差,不说状元之才吧,但人家的阅读量和知识面肯定是远远超过一般的读书人,首先林家有自己的书院,里面的藏书之丰富甚至超过了现在的“国家图书馆”,只要你愿意学,那书院里的藏书足够一个人看上一辈子的。

  书,在这个时代那就是真正代表着财富,要知道各个不同年代的书籍,其材质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大多数都是天然材料,很容易被微生物或者是昆虫之内的破坏,仅仅是为了保存那些书籍每年就要消耗一笔庞的经费,更不用说购买这些书刊了。

  古人为什么要抄书?不就是因为没钱买么?甚至一些不能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到后面就是抄书为生,要么就是在市场上摆摊设点,抄书,帮人家写信,要么就是去像林家这种类似的家族里专门抄书为生。

  还有一个极好的去处就是寺院。

  表面上看寺院好像跟读书没什么关系,但是寺院里有佛经啊,佛经又不能靠着跪拜佛祖就会凭空出现,唐僧还要西行十万八千里才能取回来真经,而且还是独一份的,这些真经总是要人抄写复制后才能流传出去。

  所以寺院里的僧人如果是从小就进来的,往往能够写一手好字,那完全就是日复一日的抄书抄出来的。然而需要经书的不仅仅是和尚自己,还有些信徒,他们总会有虔诚的心态花费不菲的银子将经书给“请”回去。

  所以一家香火旺盛的寺庙每年会卖或者是赠送大量的经书,有时候就需要额外的人手来抄写。

  这也是最近周麟找到李洛阳说的事情,洛阳城周边的几个寺庙都已经找过他了,想要在印刷经书,毕竟人工抄写的成本高,更重要的是效率低下。《十日闻》也有寺庙在订阅,毕竟和尚也不是真正不食人间烟火的佛祖,对于发生在寺庙之外的事情他们还是很感兴趣的,而看故事打发时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真正让那些寺庙大和尚们惊讶的还是《十日闻》的刊印速度和售价,按照大和尚们自己核算成本,不管是用人工抄写还是雕版印刷,《十日闻》这样的刊物

  请收藏:https://m.jm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