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二章 两万两_大明雍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到了希望,随即将这希望破灭掉,比让他看不到一点希望还残忍。

  纬度测量之法从来不是问题所在,所谓的问题就是经度测量之法。朱厚煌给出的思路就是月距法,以整个天图为背景,月亮运行到什么地方,当成一个标准时间,但是因为地球自转,观察到这一个现象的各地时间是不一样的。设定一地的时间为标准时间后,本地时间与标准时间的差别,就能计算出经度。

  所以这里面有两个要素,第一是月亮的运行轨迹,第二就是星图背景。

  不得不说中国深厚的天文学底蕴,月亮的运行轨迹,从南北朝时间就有天文学家开始研究,在明代只需要翻翻资料就差不得能明白,还有星图,在三国后期,就有完整的星图流传,在唐代,宋代,又实测了不只一次,所以这也不是问题。

  但是这些资料并不是明代,这才是问题所在。

  时间会改变一切,很多星辰的数据都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所以这些数据都需要重现验证,周天星辰,大概有一千四百多颗。一一验证,需要的时间人力物力,都是一个大功夫。

  朱厚煌有些不好意思,说道:“朱先生,真的没有办法?”

  朱裕说道:“殿下,您也不用来找我了,你要的经纬度的测量之法,其实并不是什么太过困难的事情,早在唐代一行大师,就已经测量出日食差。与你说经度测量原理相差不大,所需要的只有测量,大量测量。不管你怎么催,也快不起来,至少需要两三年的实测数据。才能完整的计算。怎么也快不起来。”

  朱裕是地地道道的实测派,可以说中国古代天文学家都是实测派,他们长于实测短于理论。而朱裕现在对朱厚煌又爱又恨的原因,就是朱厚煌带给他们的日心说。在宋代的时候,张载,就已经将太阳系行星与地外恒星区别开来。朱厚煌提出的日心说,这个理论符合很多数据。正要大干一场的时候,被朱厚煌拉走,实在想不恨都不行。

  朱厚煌心中凉了半截。他心中其实已经有所有预感了,但是此刻才明确,经纬度的事情,的确急不得。他暗自谋算道:“我在台湾站稳脚跟之后,才能想办法进行远航。这需要三四年的时间,这个时间也算不得太长,可以接受。

  还没有等朱厚煌自己安慰自己,就听朱裕冷笑道:“而且这还是在北京或者南京做,才有这个速度,而且到了东雍,我只问一句话,浑仪有吗?候仪有吗?浑天象有吗?什么也没有,到了东雍,我也有力使不出来。殿下,你还是放我回京吧,以您与陛下的关系,等京师之中经纬研究出来之后,你找陛下要一份副本就行了,我们几个到东雍研究要快得多了。”

  “孤知道,到东雍之事,是苦了朱卿。孤为朱卿准备了

  请收藏:https://m.jm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