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8章 松山上的日军坚固工事_抗日之兵王纵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44年5月,也就是远征军反攻前夕,才完成松山地区的准要塞式堡垒防御阵地体系。)。”

  山口友仁讲解得很详细,指着他画出的地图上标注的地理位置说:“这是滚龙坡,属于本道阵地;这是大垭口,是中间阵地;其余的松山、小松山、大寨、黄家水井、黄土坡、马鹿塘六个据点,属于横股阵地,与本道阵地和中间阵地形成相互连接的地下交通网络,而这几个据点,筑有非常坚固的母堡,以这些母堡为核心,四周散布有数个子堡,加起来,松山上,一共有子母堡40多座,而堡垒与堡垒之间,互为侧防。”

  董李茂曾经打过黄土坡的母堡,直到其厉害,光头马就是死在那次战斗中。

  秦浩然听着曾子凡翻译,越听脸色越难看,他叹了口气说:“直布罗陀!这简直就是第二个直布罗陀!”

  山口友仁继续往下讲解:“所有堡垒,不管母堡还是子堡,全部为地堡,一般分三层构筑,相当于以三层楼埋于山体中。上层作射击用,中层作掩蔽部或弹药粮食仓库用,下层掘斜坑道,其末端筑成地下室,与其它堡垒相连通。堡垒上用直径七八十厘米的圆木掩盖,密集排列成行,有四五层之多,然后在上面铺上30毫米厚的钢板,这种钢板要铺设很多层,具体几层,我不是很清楚,有的说是五六层,也有的说有十几层。最后,才在最上面堆积泥土,大概有1米厚,用一般的山炮做过实验,击中堡垒后,几乎对堡垒没有造成任何的损伤……而堡垒冒出地面部分的四周,放置盛满沙石的大汽油桶,排列成三排,桶与桶之间,又加钢板数层,桶外用土覆盖,即使150毫米**重炮击中,也不能破坏,内部掩蔽的人,所受的震荡也非常轻微……”

  秦浩然是越听越玄乎,董李茂也感觉不可思议,日本鬼子竟然在松山花费如此大的精力。

  山口友仁继续讲:“在堡垒内,一层与二层,二层与三层之间,有直径50多厘米的圆木数层作为间隔,即使第一层塌陷下来,也不会伤及第二层和第三层。堡垒外围,遍布蛛网状交通壕,以连接各主要阵地,其宽度,甚至步兵炮也可移动。而且交通壕侧壁凿有大量洞穴式掩蔽部,并连缀大量散兵坑。部分据点外设有铁线网两三道,纵深4至5米。据说,等松山堡垒阵地群建成后,整个松山将近被挖空,状如大型蚁巢,地下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电灯、供水都已解决。外部伪装非常良好,无论空中还是人亲自从上面走过,均不易查觉也不易破坏。”

  “前段时间,南方总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缅甸方面军司令官河边正三中将,第15军司令官牟田口廉也中将,在第56师团长松山祐三(雄起注:56师团原师

  请收藏:https://m.jmss.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